北京实行试管报销了吗?它仍处于观望状态!
北京试管报销执行了吗?目前还在观望中
试管婴儿技术是一项近年来兴起的先进技术,尤其是对于那些存在不孕不育问题的夫妇来说,试管婴儿技术为他们圆梦生育提供了无比帮助!但是,对于不少人来说,试管婴儿一直都处于医疗保险报销之外,这对于许多家庭是一个极大的经济负担!那么,北京试管报销是否已经执行呢?以及相关政策条款,让我们一一来了解!
一、政策法规解析
北京市试管婴儿技术医疗保险是在2017年10月推出的,同时也是国内较先实施的试管婴儿保险政策之一!根据该政策,试管婴儿的医疗保险将会覆盖基础试管婴儿技术和辅助生殖技术,政策将设计为个人账户体系,其中个人账户金额为1.2万元,这是**为每位参保人设置的上限金额,所以试管婴儿费用是否能够报销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目前,北京市**已出台相关措施,为试管婴儿的医疗保险报销提供了基础保障!凡是在北京市公立医院或国家二甲及以上医院接受试管婴儿技术治疗的患者,都可以申请医疗保险报销!具体来说,该政策规定个人账户余额为0元的患者,试管婴儿费用将可以全部报销,而个人账户余额为其他金额的患者,则可以享受较高限额1.2万元报销!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个人账户都是可以累加的,但是报销时只能参照当时年度的个人账户余额进行!
二、试管婴儿费用以及报销
试管婴儿技术费用较高,不少家庭都有所耳闻!平均而言,该项技术的费用在10万元左右,但是具体费用会因不同的医院、不同的个人情况而有所不同!因此,如何报销试管婴儿费用也在广泛关注!
目前,北京试管费用报销已经开始执行!具体来说,北京市医保局已经与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有关执行试管婴儿技术医疗保险政策的通知,明确了试管婴儿费用的报销标准和流程!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如果有意申请试管婴儿医疗保险报销,需要携带完整的报销资料,包括个人身份证明、社保卡、相关医疗记录等!
三、试管婴儿医疗保险报销的具体流程
试管婴儿医疗保险报销的具体流程如下:
1. 在医院结算时,需要有效提交个人医疗保险卡以及治疗项目的费用清单;
2. 医院将清单上的费用上传至北京市医保的统一报销平台,并在上传之后开具《非药品特殊计费用》发票;
3. 在完成就诊后,患者需要通过信用卡或者银行卡缴纳部分或全部试管婴儿费用;
4. 一旦北京市医保局应收到了对应的费用报销信息,就会根据该患者的账户余额情况自行报销费用;
5. 如果患者账户余额不足1.2万元,则需要患者自行向社区医疗保险站、社保中心或是人力社保局进行提取;
6. 如果患者账户余额充足且完成报销,患者将可以收到医保部门发送的相关短信,提醒报销成功!
四、试管婴儿医保报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目前,试管婴儿的医保报销在实行上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逐步完善和改进!具体而言,有以下一些问题:
1. 参保人员账户余额只能累加,无法共享,这样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账户余额低的患者,可能缺乏足够资金进行治疗,而账户余额过高的患者,则会造成资源浪费!
2. 部分地区还没有完全落实试管婴儿医保报销政策,需要在政策传达的同时,加强宣传和推广!
3. 一些地区的医院对于试管婴儿费用和报销情况不太明确,需要加强医院和患者的沟通和指导!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部门加强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同时针对试管婴儿医保报销问题,还需要探索更加完善、合理的试管婴儿保险方案,并进一步降低费用,为更多不孕不育家庭提供支持!
五、结论
综合来看,虽然试管婴儿医保报销政策不断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通过推广、宣传和执行来建立一个更加合理、公正、高效的试管婴儿医保体系!同时也建议广大患者尽早咨询当地试管婴儿医保报销政策,充分准备完整的报销资料,提高报销成功率!
试管婴儿省市导航:
为方便查询各省及直辖市可开展试管婴儿的医院,可点击下方链接进入相应的机构列表页面,获取医院的相关信息:
国内地区导航 | ||||
上海 | 北京 | 江苏 | 广东 | 陕西 |
河南 | 天津 | 海南 | 浙江 | 重庆 |
辽宁 | 湖北 | 四川 | 山东 | 河北 |
贵州 | 内蒙古 | 福建 | 甘肃 | 山西 |
湖南 | 吉林 | 安徽 | 广西 | 新疆 |
云南 | 宁夏 | 黑龙江 | 江西 | 青海 |
西藏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
截止2021年初,卫计委妇幼保健服务司审批通过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共536家,大多能做试管婴儿的医院也集中于北京(18家)、河北(31家)、山西(12家)、内蒙古(8家)、辽宁(18家)、吉林(9家)、黑龙江(11家)、上海(20家)、江苏(33家)、浙江(27家)、安徽(15家)、福建(15家)、江西(18家)、山东/河南/湖北(32家)、湖南(24家)、广东(56家)等。
Copyright © 2018-2024 Powered By 育儿知识网备案号:粤ICP备2024033808号
声明:育儿知识网所有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网站地图